去年我到東京參加書展,拜訪了不少日本出版社,希望可以買到一些好書的版權,把書引介進台灣。日本出版社在介紹他們的書給我之前,先很客氣的提醒我:「台灣的童書出版公司都會要求故事一定要有一個結局,可是日本的童書有很多故事是沒有結局的......」
我笑笑說:「不要擔心,我的公司沒有這種堅持,沒有結局的故事若是很棒,也請介紹給我吧。」
結局就是答案。
- Aug 30 Tue 2005 22:57
故事不一定要有結局
- Aug 29 Mon 2005 10:19
人生致命的八個經典問題
人生致命的八個經典問題
問題一:
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廳,東西又貴又難吃,桌上還爬著蟑螂,你會只是因為它很近、很方便,就一而再、再而三去光顧嗎?
- Aug 09 Tue 2005 15:34
氣度決定了高度
有一個公司的重要部門的經理要離職了,董事長決定要找一位才德兼備的人來接替這個位置,但連續來應徵的幾個人都沒有通過董事長的"考試"。
這天,一個三十多歲的留美博士前來應徵,董事長卻是通知他凌晨三點去他家考試,這位青年於是凌晨三點就去按董事長家的鈴,卻未見人來應門,一直到八點鐘,董事長才讓他進門。
考的題目是由董事長口述,董事長問他:「你會寫字嗎?」
- Aug 09 Tue 2005 15:32
逆 向 思 考
秘書恭謹地把名片交給董事長,一如預期,董事長不厭煩地把名片丟回去,
很無奈地,秘書把名片退回去給立在門外看盡尷尬的業務員,
業務員不以為杵地再把名片遞給秘書,
- Aug 08 Mon 2005 12:12
讓心"歸零"
- Aug 06 Sat 2005 15:57
南瓜哲學
您是否了解您能夠變成多麼堅強呢?
在麻省 Amherst 學院進行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,他們用鐵圈將一個
小南瓜整個箍住,以觀察當南瓜逐漸地長大時,對這個鐵圈產生壓力
有多大。研究人員希望了解這個南瓜能夠在這個過程中,與鐵圈互動
- Jul 26 Tue 2005 17:26
當你冷漠待人時,你正在傷人
過去報章上報導過一個女人控訴婚姻不幸,她說:「她的丈夫沒什麼不好的,但一回家就像個木乃伊一樣,好像這個家和他漠不相關。」
家中一切大小事事都是她決定的,包括繳水電費、生不生孩子、買不買房子……
他總是很民主的說:「妳決定就好。」每一句話都有一個剛硬的句點,好像在拜託她不要再說下去。
她是實質上的一家之主。
比起別人家,看來她擁有無限大的空間,老公不會限制東限制西,她可以在職進修,和朋友聊天逛街,不過前提是,她自己需先把一切打理妥當,才能無後顧之憂。
- Jul 26 Tue 2005 17:21
讓電腦去記憶,讓人腦有創意!
創意是個非常時髦的名詞,尤其在知識經濟掛帥的現代社會,人人都被要求做一個有創意的人。在提升社會競爭力的政治正確下,這樣的要求聽起來非常合理,而且動機純正。所以我們到處聽到這類偉大的名字與訓詞,但是聽來聽去,總是在談某些因為有了創意導致成功的案例。這些眾多的案例,涵蓋的範圍確實是五花八門,各行各業都有,而且點子之新穎、手法之巧思,常令人歎為觀止。但是從創意科學研究的觀點而言,這樣的案例再多,對創意歷程的本質之了解也似乎是無濟於事,因為它們都是在出現了成功的結果之後的闡述,對於創意的原委之探求,總是讓人有隔靴搔癢的遺憾。看到了成功的事實就說有創意,那失敗當然不能侈談創意,落入了「創意為成功之母,而成功為創意之表現」的循環論證,沒完沒了。說的人可以疊積一堆現象、事實及各種因果理論,但就是說不清楚「何為創意?」以及「為什麼有創意?」這就像我們常說這個人真聰明,為什麼?因為他腦筋轉得很快,很有創意;然後又說,這個人腦筋轉得很快,很有創意,因為他很聰明?!
所以說,創意是看起來很容易理解,但實在是很難界定的概念。研究者一不小心,就掉入永遠在自圓其說的困境。因此,研究者就最好不談什麼是創意,也不要去問創意要在什麼條件之下才能產生。我們應該反過來問:「為什麼會沒有創意?」這個問題的同義詞是:「大部份的人在困境中為何無法出奇制勝?」也許,問題的核心就在「出奇」這兩個字上,也就是說人太容易習以為常,一旦陷入工作的常規,就很難打破慣例,而且工作越做越順手,就更因循苟且,整個認知系統就越鎖越緊了。有時候,新的曙光就在一念之間的改變,但那「一念之間」就是轉不過去。用這麼一個問題問學生:「小明早上去爬山,清晨八點鐘出發,走走停停,終於在下午五點鐘到達山頂,拿起睡袋在山上睡了一覺,隔天早上起來,沿原路下山,八點鐘出發,也是走走停停,下午五點鐘到達山腳。請問小明在下山的路上會不會經過一個地點,就是昨天上山時同一個時間所經過的那個地點?」在問學生這個問題時,如果把上山與下山的走走停停講越多遍,則解出答案的學生就越少,但如果告訴學生可以圖表的方式去表示山高(Y軸)與時間(X軸),則答案就在眼前。由語文式的思考到圖表的表達方式,就在那一念之間,但大部份的學生就是轉不過來。
另外一個例子也很有趣。有一次我問班上的學生:「這裡有兩個袋子,A袋裝了100顆紅珠子,B袋裝了100顆黑珠子。現在,我從A袋中拿出10顆紅珠子,放到B袋裡,然後伸手到B袋裡把混合的珠子攪拌、攪拌、再攪拌…,接著,我再從B袋中捉出10顆珠子(其中可能有紅有黑),丟回A袋,然後又伸手到A袋裡,把混色的珠子攪拌、攪拌、再攪拌…。現在我問一個問題:由A袋中取出黑珠子,與由B袋中取出紅珠子的機率是否相等?」這問題的解法是很簡單的,但很多學生會把注意力集中在「攪拌、攪拌、再攪拌…」的詞彙上。當問問題的人把攪拌兩字重複越多次,則答「不相等」(正確答案是「相等」)的學生數就越多。想想看,如果由B袋捉回的10顆全是紅的,則回復到A袋100顆紅珠子,B袋100顆黑珠子;如果捉回來全是黑的,則A袋變成「90顆紅、10顆黑」,B袋呢?當然是「90顆黑、10顆紅」,所以,從A袋取出紅珠子和從B袋取出黑珠子的機率是完全相等的。為什麼聽到多次攪拌就會答錯呢?學生被攪拌的固有意義鎖住,腦裡想的都是攪拌後珠子混到袋子各處的雜亂狀態,就會化簡為繁,解決不了問題了。
- Jul 24 Sun 2005 17:28
這是誰的人生?
我並不想騙自己說,我對每個人的痛苦,都能感同身受。雖然,我非常渴望他們烏雲密布的臉上,可以因為我的關心或幫忙,出現難得的陽光。
她和許多十七歲的男孩、女孩一樣,對自己未來的方向十分疑惑。她是個夜校生,白天在某公司打工,老闆和同事們都對她不錯,但她得為自己的生涯抉擇:她想上大學。但以目前狀況來說,得利用白天上補習班,可是老闆表明了「少不了她這麼一個人」,不希望她辭職(而她也捨不得這份薪水)所以她陷入了「非常巨大的痛苦」。
什麼嘛!你也許會覺得好笑,聽起來沒有「非常巨大的痛苦」啊,和我的反應一樣,你會覺得,她總要做選擇,一切都可以解決的。你若是成年人,必然會想像我一樣告訴她:尊重妳的人生決定,任何公司少了誰,都像地球一樣,不會停止運轉。但我們都不是真正的當事人,所以在她看來,才可以說得如此輕鬆。
- Jul 20 Wed 2005 21:53
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--泰戈爾
- Jul 20 Wed 2005 12:50
愛情只能相信,卻不能試探 ..心有懷疑,它就不存在了... ..
鑽石廣告... ...
兩人站在湖畔靜靜望著白鷺鳥掠過水面,久久,他說:
「我們這樣下去不是辦法... ...」
這句話不正是那個鑽石廣告的台詞嗎?她心底的水面一陣
驚喜蕩漾... ...
- Jul 20 Wed 2005 12:33
很好的啟示~~要看哦~^_^
- Jul 19 Tue 2005 17:26
智慧語錄
1.誤會 :
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,有一對年輕人結婚,婚後生育,他的太太因難
產而死,遺下一孩子。他忙於生活,又忙於看家,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,就訓
- Jul 13 Wed 2005 23:24
敲敲蛤蜊,學會做個友善的人
小時候我很喜歡做的一件事,就是幫忙媽媽檢查回來的蛤蜊裡有沒有壞的。
蛤蜊的外殼看起來都差不多,但是如果一不小心讓一個臭掉的蛤蜊混在新鮮蛤蜊中,那整碗湯就都糟蹋了,所以雖是小事 一椿,我可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,並將此神聖的使命視為莊嚴的儀式 ,用虔誠又恭敬的心情在做這件事。
檢查的方法是用左手先拿住一個蛤蜊,再用右手撿起其他蛤蜊,一個一個的敲敲看,如果蛤蜊敲出的聲音是結實的,就是新鮮的蛤蜊,如果敲的聲音是虛的,有點沙啞,不管它的口閉得多繄,還是臭的蛤蜊。
- Jul 07 Thu 2005 00:24
幸福是懂得原諒的開始
感情的開始... 有人會想用承諾去套牢一個人
有人會想用行動去感動一個人
有人會想用甜言蜜語去迷惑一個人
我們會發現
年紀越輕.越容易給承諾.......